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思政课教师对当前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认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2024年1月14日至15日到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开展“心系地方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寒假实践学习活动,深入考察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深刻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
2023年9月,景迈山成为中国第五十七处世界遗产,景迈山和普洱茶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扇窗口。景迈山的保护传承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对当今世界探讨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马院教师先后深入到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保护区、糯岗傣族传统村落、翁基布朗族古寨、芒景村完小、遗产价值展示宣教中心等地,实地调研景迈山历史文化、景迈山古茶林保护、传统民居和古村落保护、民族宗教管理、义务教育、文旅融合等情况。
1月14日下午,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马院教师首先来到位于景迈山核心区的千年古茶林——大平掌古茶林进行调研,大平掌古茶林是景迈村唯一开放展示的古茶林,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生长着一棵千余岁的茶树王。通过听取介绍、实地参观,马院教师深刻了解了景迈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人养茶”的生态发展范式,认识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对当今世界探讨生态保护、遗产保护、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随后参观完大平掌古茶林又来到糯岗(又名糯干)傣族传统村落、翁基布朗族古寨进行走访,重点考察了古村落民俗文化,如茶祖祭祀、饮茶民俗、茶歌茶祖传说等。
随后又通过入农户家喝茶聊天的方式,对茶农年收入、生产生活方式、申遗前后村落的变化、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等进行全面了解。据悉,随着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当地村民在以种茶制茶为主、兼顾农业耕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又新增民宿、茶馆等新形态商业模式,收入大幅提升。
1月15日上午,马院教师首先参观了位于芒景上寨的高约50米的蜂王树,其独特处在于枝干上筑有约70个蜂巢,芒景村布朗族将其视为神树予以祭祀和保护,教师们纷纷表示蜂王树充分体现了古茶林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的结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表现。
随后,又来到惠民镇芒景村完小进行参观,对该校基本概况、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校园活动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调研得出,景迈山地区的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尤其是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景迈山实践学习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遗产价值展示宣教中心,该中心全面系统展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概况、遗产研究与保护成果,是立体阐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综合性展陈和体验空间。教师们在现代化的技术营造的斑斓光线中沉浸式观赏景迈山古茶林的历史、文化和种植技术,感受景迈山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次实践学习活动,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了布朗族、傣族、拉祜族老乡的淳朴热情以及少数民族古村落的深厚文化底蕴,更认识到景迈山不仅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茶山,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表,是活态的、可传承的、可持续的。
本次实践学习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师对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其了解国情和民情、开拓视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改革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