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园地 > 正文

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门学子助边志愿服务队”赴江城整董实践:民族团结青年行,石榴花开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4-09-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

2024年8月19日至20日,普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门学子助边志愿服务队”在指导教师刀萍的带领下赴江城县整董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Image_1724105456728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先后前往召存信故居、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馆,以及位于“城子三寨”的糯帕德工坊、帕萨锦工坊、流光之景非遗文创馆、流光版画咖啡馆走访调研,从中追寻召存信的红色足迹,传承民族团结精神,见证民族团结力量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追寻红色足迹,讲好红色故事  

整董镇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整董是第一位在“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傣族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西双版纳“老州长”召存信的故乡,召存信故居就在整董镇曼贺井小组。2016年,整董镇精心打造了“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这一展示馆不仅是对召存信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事业的深刻纪念,更成为江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基地。

实践团先后参访召存信故居及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在召存信故居,实践团细致观摩了故居中珍藏的召存信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待的照片并特别与召存信的侄孙女赵珍进行深度访谈,倾听她与爷爷的故事,直观地感受到召存信家族对民族团结的坚守与传承。赵珍深情地回忆道:“我的爷爷要我回到老家,守住根。嘱托我要团结各族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团结就是力量。”赵珍的讲述真挚而动人,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实践团成员。

MEITU_20240819_223451225

随后,实践团前往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参观,在宣传干事王耀萱生动详实地讲解下,实践团对召存信的生平及先进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召存信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实践团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在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内精心策划并录制两堂微党课,以独特视角和生动形式讲述召存信的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MEITU_20240822_001933961


探寻傣锦之美,感悟非遗魅力

整董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世居民族的小镇,有着独特的傣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纺织工艺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城子三寨”里有糯帕德和帕萨锦两间傣锦工坊以及流光之景非遗文创馆均有展示和售卖傣锦。

实践团前往“城子三寨”傣族织锦工坊进行实地调研,在糯帕德傣锦工坊,实践团与94岁还在织锦的省级非遗“傣锦”传承人咪宰金交谈,咪宰金则向实践团展示织好的傣锦。接着,又与咪宰金的女儿玉留香进行交流,了解傣锦的文化内涵及其销售情况。随后,实践团来到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珍的帕萨锦纺织坊,了解锦缎上图案的含义并体验傣族织锦。实践团了解到赵珍不仅继承传统傣锦的图案,还会结合现代审美改良和创新傣锦技艺和图案,开发出更多新产品。其中,一块绣有“学习强国,美丽家园”字样的锦布格外醒目,它不仅是赵珍对时代精神的歌颂,更是对党恩的深情回馈。面对团队成员的好奇询问,赵珍深情地表示:“党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才有这么好的生活,我们要始终跟着共产党走。”

Image_1724285192980

20240819152248_IMG_4174

20240819153454_IMG_4206

MEITU_20240822_001506039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傣族织锦的基本技艺,更深刻感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实践团成员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新思考。


深入群众调研,探寻致富之道

整董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世居民族的小镇,这里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杆栏式民居,曾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等称号。曼贺井、曼贺以及景曼寨三个传统傣族村民小组组成的“城子三寨”是“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曼贺更是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整董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实现“旅游致富”的美好愿景。

实践团亲赴“城子三寨”,实地领略傣族民居的独特魅力,并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探寻其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在与地方干部的访谈中,实践团对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现状、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家家户户门前绿意盎然,正是“绿美傣院”建设理念的生动实践。

Image_1724257292875

随后,实践团一行踏入流光版画咖啡馆,与创业青年张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整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张帆表示:“整董镇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业已取得显著进步。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诸如青年创业者匮乏及旅游体验项目单一、难以留住游客的瓶颈问题。”经过本次广泛且深入的群众调研,实践团对整董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撰写全面、详实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0820161628_IMG_4566

在整董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切地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坚固基石,以及乡村振兴所激发的无限活力。眼前的这幅画卷,民族团结之花在繁荣中绽放,经济之树在发展中茁壮,两者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令人振奋的美好图景。这一经历深深触动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更加坚定了成员们为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共筑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团队成员心得体会


很荣幸此次三下乡能够带领学生一同来到整董这片充满活力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共同追寻召存信楷模的光辉足迹。我们在召存信故居和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倾听老州长“一生跟党走”的感人故事,还深入“城子三寨”实地调研,亲眼见证整董如何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红利,生活日益红火。

在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领悟了召存信先辈对党忠诚、对人民深情厚谊的崇高精神,更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之花在整董的绚丽绽放,乡村振兴结出的累累硕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有责任将这份感动与启迪带回课堂,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述好新时代普洱乃至整个云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动人故事,激发更多青年学子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指导教师刀萍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整董镇这片土地上各民族间和谐共融、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在此次行程中的多次访谈,我深切感受到当地居民对党的信赖以及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不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继续秉持民族团结的理念,尊重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积极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手相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团队成员王尔凤


踏足江城县整董镇这片被多元民族文化浸润的土地,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在整董这个民族共融的小镇,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边疆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意义。整董镇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共同努力。他们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深刻内涵。我们青年一代不仅是民族团结的生力军,更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吾辈当坚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各民族共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樊凤翔


在整董的这两日时光,恍若傣族织锦般绚烂而紧凑,我们非但亲历了少数民族地域发展的蓬勃脉动,更超越了纸上得来的浅薄,让心灵沉浸于那真实而深邃的变迁之中。步入整董村寨,眼前非但无泥泞崎岖之景,反是石板铺就、水泥加固的坦途延展,家家户户的屋舍,皆被勤劳之手精心妆点,窗明几净,门楣生辉,门前绿植葱郁。在村寨里偶遇村民,邀请她们与我们合影,他们都欣然同意,热情与友善,以淳朴笑容相迎。在整董,使我感动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显著改善,更是乡村振兴乐章中,民族团结动人的音符。

——团队成员肖宇思


整董镇,一个镶嵌于边陲的秘境,傣族是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我们踏足这片土地,追寻召存信——那位传奇英雄的光辉足迹,探寻其不朽的楷模事迹。在与召存信侄孙女的深入交谈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聆听到了那些关于家族传承与信仰坚守的动人故事。她的言辞中,充满了对爷爷深切的敬仰与怀念,不止一次地提及爷爷的教诲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她,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不仅将这份宝贵的遗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步伐,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引领村民走向富裕的领路人。未来,也许我也可以做些什么,也希望自己能做成些什么。

——团队成员段宇月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萍

友情链接